11种快消失的老物件,曾在供销社红极一时,用过的都快50岁了吧!
随着时代向前推进,中国不断进步,好多以前天天出现在我们生活里的东西,正慢慢从我们的日常中消失不见,被更方便、更好用的新物品所替代。
随着时代向前推进,中国不断进步,好多以前天天出现在我们生活里的东西,正慢慢从我们的日常中消失不见,被更方便、更好用的新物品所替代。
戗子,过去常听到“磨剪子来戗菜刀”的喊声,“戗菜刀”用的就是这个“戗子”!红灯记中磨刀人口中喊的就是这个嘛!这是磨剪子戗菜刀的铲刀,它是由高锰钢淬火制成的铲刀削铁如泥。走街串巷的老人家常用的工具,削铁如泥!在1980年以前,老手艺人磨剪子、戗菜刀的工具,现在看
一、老辈人管这叫"钷锅匠",可人家不光会补锅,铸铁打铁、白铁活计、钳工修理、焗盆焗缸,哪样不得门儿清?我爷爷年轻时就靠这副挑子养活全家。家里现在还留着桑木扁担呢,油亮油亮的。那个小马扎可有讲究——凹面朝上摆着,补锅时候把破锅架在上头。先拿钢钎把裂缝敲成圆窟窿眼
这种热水瓶就有年代感了,它外面还是用竹子编织的,这样防烫,防摔。
热水瓶。五十年代竹壳热水瓶,玻璃胆。很保暖的,这个物件不算老,但是绝对是有年代的感的一个物件了。现在也有,就是换了个包装,外面裹了一层不锈钢,以前的名字叫啥现在还叫啥,称呼就是保温瓶,暖水瓶。
热水瓶。五十年代竹壳热水瓶,玻璃胆。很保暖的,这个物件不算老,但是绝对是有年代的感的一个物件了。现在也有,就是换了个包装,外面裹了一层不锈钢,以前的名字叫啥现在还叫啥,称呼就是保温瓶,暖水瓶。
这叫绳滑子: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,麦收时节生产队用大车拉麦子时,用七八尺长的麻绳的一端在麦腰钜孔里打一死结,把绳子捕开把小麦放上去,再把小麦捆成五十斤左右的大捆小捆,方便装车用的!在江苏海门,启东,崇明。上海横沙,长兴二岛的农民的必备用农具,也称叫担勾?此物
据《中国统计年鉴》显示,2023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412元,比1978年增长约24倍,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128元,增长约31倍。 这背后,正是无数像这些老物件一样,承载着记忆与智慧的产物被淘汰,取而代之的是更便捷、更高效的现代科技。